由于整個企業對信息化是什么不了解,對紡織軟件不理解,在前期無法提出需求。所以有人
說紡織軟件好能將大小成本都合算出來,有人說這個 紡織軟件就是靈丹妙藥,鳳竹立刻接受了這顆
靈丹妙藥,但是追求完美的同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鳳竹的經濟基礎比較好,如果換做
其他企業,真就完全可能應了那句:上 紡織軟件等于找死。
整個 紡織軟件目標定的過高,按照陳澄清說的,當時看到了共產主義藍圖,現在看來這個藍
圖要走一萬年,但是人生不滿百。紡織軟件應該是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初期能讓它運轉起來,
數字粗一點也可以?!耙徊降轿?,死的也快?!?br />企業實施 紡織軟件實際上是有規律、有原則的。如果企業實施金蝶或是用友的系統可能對企
業的管理基礎要求很低,但是企業如果要上 SAP 的系統就對企業管理基礎有較高要求。軟件
系統應該和企業現狀管理水平要一致,但也不能完全一致,軟件的管理體制要比企業現狀略
高。
ERP 需要專業的人才,還要和管理相關聯。鳳竹的管理基礎太低了,選擇高級的 SAP,
上下位的落差太大,因此鳳竹感到了消化不了。如果當時能有一個第三方,既懂軟件又懂鳳
竹的業務流程,那么鳳竹的消化不了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信息化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這樣描述,由數據變成信息,由信息變成知識,由知
識變成人力,由人力變成效益。現在鳳竹有了三年數據基礎,正在由數據變成信息,變成知
識,鳳竹信息化的看起來還很長,不過還好,現在鳳竹走了一個彎路又回到正途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