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ERP軟件“死穴”
傳統的ERP軟件是將軟件賣給用戶,培訓、客戶化、項目驗收后就由客戶自己去發展了,平時只是做一些技術維護。剛開始還是有效果,到后來基于上述瓶頸,越來越走樣。當管理層看不到效果后,企業又重新去找新的ERP系統,又進入下一個循環。有些企業已經使用多套ERP系統,最后又回到原點。
我們仔細推敲一下問題的癥結,就不難發現以下問題:
ERP是反映企業的管理理念,企業和市場都在變化,管理理念和采用的方式方法都在變化。傳統ERP軟件的營運方式不能支持這樣逐步變化的過程。
ERP是涉及企業全過程的,甚至延伸到企業供應鏈的上下游。需要全員對這個模式的認同,這樣就不需要長期系統的培訓。
員工的流動需要規范的數據交接和培訓,而這些需要培訓服務能及時。
在ERP上線后能針對出現的新問題(這往往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業務模式發生變化引起的)能及時提供解決方案。
大量數據不能進行有效分析。
對企業以外的周邊市場分析是空白,影響企業比對決策。
系統功能有了,而無人才使用,人才流動后不能及時補充,造成使用斷檔。
正是因為傳統ERP存在這些不可忽略的“死穴”,在客戶價值和客戶期望為導向驅動下,傳統的ERP方式正悄悄的發生變革。
軟件+服務趨勢方興未艾
現在軟件+服務已經成為ERP的發展方向。這樣的服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售后服務了,而是貼身的、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