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ck正式啟動于2012年底,到2013年5月份,創業團隊開始尋找最初的外部用戶加入體驗。
最初,說服朋友的創業團隊使用并獲得產品反饋,包括Cozy、Rdio等團隊。
在這個過程中,Slack團隊認識到小團隊(幾個人)和大團隊(幾十人、上百人)對于產品的使用需求非常不同。適合小團隊的產品對于大團隊來說可能非常粗糙。因此,如何持續通過用戶反饋進行產品改造就是重中之重。
Slack的做法是,首先把自己的產品提供給小團隊使用,隨著小團隊逐漸變成大團隊,Slack團隊自身從這個迭代過程里完成對產品的迭代和學習經驗的積累。
這個階段的經歷對于公司的后續發展非常寶貴。創業團隊應該盡一切努力從實踐和用戶反饋中搞清楚下一步所應該滿足的用戶具體需求并基于此不斷明確下一步的發展策略。
當產品迭代到一定階段后,創業團隊就應該進入獲取野生新客戶的發展階段了。這意味著之前的經驗和業務模型馬上要進入真正的商業環境了。
從2013年5月起,Slack用了3個月完成了這一階段的積累和迭代。
從網易創業Club對市面上SaaS創業公司的了解看,不少初創SaaS公司都是從面向其他初創企業服務入手進入2B市場的。
這種打法和Slack初期的做法在思維上非常類似。無論其具體效用,至少看上去是有一定普適性的市場切入方式。